智庫沙龍136:面對海洋,後山還是前山?走入海岸山脈的前世今生

這次邀請到近年投入地質多樣性與地質保育研究的紀權窅老師,介紹「海裡來的山─海岸山脈的地質史」,以及多年研究海岸山脈民族,最近編有《緣於山海之間:東臺灣的原民與客家》的王俐容老師帶來「海岸山脈的人群與故事」。希望透過兩位老師介紹海岸山脈的前世今生,帶我們一同認識這條即將成形的「海岸山脈國家綠道」。
2024-05-15 19:00   至   21:00 加入 Google 行事曆
2024-04-24 12:00   至   2024-05-14 12:06
106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台灣大學新生教學館204教室

4月3日花蓮大地震以及超過千次的大小餘震,讓「後山」美麗的花東再次引來全台灣的關注。

這片美麗的「後山」,對西部人來說,是因為有著「護國神山--中央山脈」,得以讓夏季颱風威力大減;但在花東,位於花蓮溪與卑南溪間,有一條山脈—它是台灣五大山脈中,唯一位於另一個板塊、高度最矮,地處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隆起處,也是多元民族交融之處—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海岸山脈。在這裡有異於都會生活樣態的作息時間表,也或許因為頻仍的地震和颱風,花東的朋友總是堅韌且樂觀。

面對著遼闊的太平洋與世界,她,是後山還是前山?

常說走路是一個過程,透過身體五感去感受地景地物,以及正在發生的在地課題。這兩年,千里步道協會持續辦理了數場「浪遊縱谷_海岸山脈綠道公民行動」,這項行動也是延續2004年東華大學蔡建福 老師持續十數年,帶領學生關懷鄉土的「鄉村規劃課」的浪遊行動。藉由海岸山脈綠道 的倡議,讓更多人得以用徒步旅行方式,深度體驗認識海岸山脈及沿線多元族群與文化故事。

千里步道第136次智庫沙龍,特別邀請到近年投入地質多樣性與地質保育研究的紀權窅 老師,專題介紹「海裡來的山─海岸山脈的地質史」,以及研究海岸山脈民族,編有《緣於山海之間:東臺灣的原民與客家》的王俐容 老師,分享「海岸山脈的人群與故事」。

5月15日,就讓我們在兩位老師的帶領下,更多認識海岸山脈的前世今生以及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們,他們的故事,一起迎接「海岸山脈國家綠道」的逐段推動成真。

 

▌講座資訊

時間:5/15(三)晚上19:00-21:00

地點:台大新生教學館204教室

▌時間流程:

18:40-19:00入場

19:00-19:05主持人開場介紹(主持人:周聖心)

19:05-19:55 海裡來的山─海岸山脈的地質史 講者:紀權窅

19:55-20:45海岸山脈的人群與故事 講者:王俐容

20:45-21:00 回饋交流時間

 

▌講題:海裡來的山─海岸山脈的地質史

講師簡介:紀權窅老師,臺大地質科學研究所碩士,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候選人。地創地質顧問有限公司應用地質技師,臺灣地質公園學會理事。近年投入地質多樣性與地質保育研究,目前在海岸山脈最南端參與臺東地質公園的社區資源調查與地方創生工作。

 

▌講題:海岸山脈的人群與故事

講師簡介:王俐容老師,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合聘教授,學術專長為客家研究、跨國社群、文化政策、文化研究、消費社會學等,近期編有《緣於山海之間:東臺灣的原民與客家》

 

106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台灣大學新生教學館204教室